66年前,万人会战,搬石运沙,荒芜滩涂崛起一座新中国南方大港。
而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湛江从这里走向深蓝,联通世界。
紫荆盛开的五月,湛江港喜迎66华诞。值此港庆来临之际,湛江港集团综合档案室编辑的“忆峥嵘岁月 万人会战新中国南方大港”图片展正式上线,展出包括综合档案室库藏的图片档案及近年从离退休职工、民间收藏家搜集的建港历史图片,部分图片更是首次公开。一张张图片,生动展现了前人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壮志豪情。
建港精神一脉相承,今天的湛江港已成为全国沿海25个主要港口之一、西南沿海的亿吨大港。从荒芜滩涂到繁忙港区的每一瞬间,都饱含一代代湛江港人的拼搏与担当。我们将继续肩负历史使命,传承光荣与梦想,为建设世界区域强港而奋斗。
第一章:湛江港企业成立
1951年1月1日,广州区港务管理局湛江分局(湛江港集团前身,下称港务局)成立,办公地址设在南天大酒店内的京华旅店2层,并于即日起接收湛江军管会航务临时管理处管辖的长桥码头(即法国殖民者于上世纪初建造的一座栈桥码头)、仓库、木帆船等设施物资。由于长桥码头仅供木帆船装卸货物,轮船不能直接靠泊,由木帆船在停靠锚地的轮船与码头之间接驳运载货物。
上世纪50年代,港务局办公地址-南天大酒店
上世纪50年代,长桥码头
上世纪50年代,工人在长桥码头搬运货物
上世纪50年代,长桥码头旁边的堆场
1954年,港务局业务科理货组合影
第一章:建港大会战
1955年7月4日,国务院全体会议作出《关于建设湛江港的决定》,并将建港工程列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1955年7月31日,建港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工地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焊花闪烁、车船穿梭,航务工程总局第一工程局400多名骨干,与湛江市230多名干部和1.1万名民工共约1.17万人组成筑港队伍汇集湛江港湾,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建港大会战。
1954年,湛江港规划选址:一片荒芜滩涂
1955年,热火朝天的建设湛江港现场
1955年,工人在架设打桩设备
1955年,打桩船正在施工
1955年,潜水员入海查看打桩情况
1955年,工人准备出海作业
1955年,挖泥船在外航道挖泥
1955年,工人在夯实土地
1955年,码头后方工地现场
1955年,技术员在安装门吊
1955年,前苏联专家萨福洛夫与工人交谈
1955年,第三工区青年突击组合影
1955年,第三工区庆祝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1956年,部队文工团到工地慰问演出
第三章:南方大港诞生
1956年5月1日,港务局举行“庆祝‘五一’新建湛江港投产(试)使用大会”,当“南海182号”国轮在新建的码头顺利靠泊,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自主设计施工的现代化港口诞生,结束我国不能自行建设大型港口的历史。从5月1日试投产到11月的7个月中,有74艘轮船靠泊湛江港,共装卸317万吨货物,试用结果证明:无论是工程质量和设备机械,都符合现代化港口的标准。
1956年12月27日,港务局召开盛大的“庆祝湛江港提前使用大会”,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完全有力量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各国人民的自由贸易和友谊往来,决不是任何帝国主义者能禁运、封锁的”。
1956年5月,投产后的湛江港码头现场
1956年10月11日,迎接第一艘靠泊湛江港的万吨级轮船—波兰籍“布切克”号轮
1956年12月,湛江港港区大门区域
1956年12月27日,港务局召开“庆祝湛江港提前使用大会”,时任港务局局长齐仲华主持会议
1956年12月27日,时任湛江市委书记张泊泉在“庆祝湛江港提前使用大会”上致词
1956年12月27日,时任湛江专区副专员车金铬在“庆祝湛江港提前使用大会”上剪彩
1956年12月27日,随着彩带被剪断,“邓博夫斯基”号轮开始卸货作业
1957年,湛江港码头作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