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中文
集团新闻
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新闻
(2021)不忘初心再出发 乡村振兴我同行
来源: 日期:2021-09-22人气:

2020年中国已全面实现脱贫。

2021年国家乡村振兴局成立,

《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颁布,

标志着这个将持续30余年的宏大战略大幕已徐徐拉开。

“以真诚和责任服务社会”,湛江港集团始终秉承和发扬企业精神,坚持勇担社会责任。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湛江港集团积极响应湛江市号召,在圆满完成上一轮扶贫攻坚工作任务后,继续投身乡村振兴,并于近期迅速启动了相关工作。

新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战略之一。

目前由湛江市税务局牵头,湛江海关、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组建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抵达海安镇。

湛江港集团驻镇和驻村队员顺利入驻海安镇和麻城村后,立即对帮扶对象村和社区逐个进行现场实地调研,初步形成了乡村振兴的整体规划,完成了重点建设项目库的填报工作。

9月16日,受集团公司领导委托,集团党委办有关人员赴徐闻海安镇麻城村,与海安镇委相关领导、麻城村委会干部、湛江市乡村振兴驻海安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干部进行工作沟通并慰问麻城村的部分农户,研究了解了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的思路和原则,为今后的进一步沟通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回顾

日前,湛江港集团党委组织开展了精准扶贫工作述职述廉,对上轮扶贫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总结。

点多面广。上一轮精准扶贫工作始于2016年,湛江港集团主要对口帮扶吴川市兰石镇名利村,协助遂溪县河头镇山域村、洋青镇文相村、麻章区太平镇通明村、坡头区南调村、霞山区海头街道、霞山区建设街道溪墩村等多个地点的扶贫工作。

全力以赴。在开展精准扶贫方面,湛江港集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高度重视,集团领导多次到实地调研,与相关方面进行沟通和协商,并对驻村帮扶工作给予指导;先后派出7人定点驻村,为做好扶贫项目推进及精准扶贫相关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持续加大投入,坚持精准扶贫“授人以渔”,2016年以来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实施精准扶贫项目达35个,为取得实际成效提供了资金和项目支持。三是坚持有效机制,有关领导、人员与贫困户形成一对一帮扶,多次入户慰问家访,形成良好氛围。四是坚持消费扶贫,积极帮助消化扶贫对象出产的农产品,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五是坚持开展“春雨行动”“湛港蓝”等一系列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助力扶贫点的青少年健康成长。

成效显著。帮扶对象均已完成脱贫指标,整村退出贫困行列;名利村贫困户43户121人已全部达到脱贫“八有”指标;贫困发生率由5.6%降为0,人均年收入由不足3500元提高到16000多元。

屡获殊荣。2016—2020年,湛江港集团每年均获颁广东省扶贫济困“红棉杯”、湛江市扶贫济困“紫荆杯”荣誉。2020年湛江港集团驻名利村扶贫工作队被授予“湛江市2019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在精准扶贫工作收官之际,湛江港集团收到了中共兰石镇委、兰石镇人民政府赠送的“精准扶贫促发展、帮扶百姓暖人心”锦旗,湛江港集团驻吴川市兰石镇名利村扶贫工作队被中共吴川市委、吴川市人民政府授予“吴川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并获颁奖牌。

感恩+感想

扶贫驻村人员

李观文:廉洁为民  尽心办事

扶贫工作面对是所有相对的贫困人口,做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一定要切合贫困人口情况。摸清了解贫困户的住房条件、家庭人口情况、经济收入情况、生活生产情况、子女入学、就业情况等,把贫困户的困难放在心上。

无劳动力危房贫困户张某(化名),有迫切要求危房改造的愿望,多年来苦于资金困难,一直无法进行危房改造。

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积极向镇规划办反复沟通协调,为该户争取到了一个财政资金“以奖代补”的危房改造指标(“以奖代补”是需要先由贫困户出资完成房屋建设,上级验收合格后再以奖励的方式支付建房奖励资金4万元的)。但即使有指标,该户仍因经济困难无能力建房,经常找工作队请求解决住房困难情况。该怎么办呢?工作队经与村两委会议反复研究后,决定先由扶贫资金垫资完成危房改造工作,解决了该户的安全住房问题,为群众办好一件实事,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该户为了感谢扶贫工作队,特意给工作队驻所送来一只大阉鸡和一大袋番薯,工作队在给其解释工作廉洁自律相关政策和规定后,把礼物退了回去,得到群众的理解,自觉地维护了集团公司的形象。

扶贫驻村人员

陈荣基:因户施策,“以补带扶”

习近平总书记的在考察贵州省扶贫工作时强调指出“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山域村驻村工作队认真落实习总书记指示精神,深化因户施策,力争促发群众发展内生动力。

今年多种好几亩,甘蔗甜里过丰年

油河塘村的能大哥(化名)家庭致贫原因比较特殊,但他家可用耕地多。村委会干部和驻村队经多次了解,得知能大哥家准备继续种甘蔗。在获悉佛山市计划深入开展因户施策的“产业扶贫”工作后,村干部和驻村队鼓励能大哥家庭多种几亩,同时白坭镇划拨资金适当补助,以带动家庭型种植产业发展。能大哥欣然接受意见,开心的又多种了几亩甘蔗,目前甘蔗长势良好。村委会干部说,砍蔗的时候,他家今年又多赚了一万多。

村委干部忙牵线,自有耕牛乐开怀

殷某(化名)家今年除了多种了花生外,他的一个亲戚为照顾他家,给了一头耕牛帮他家“干活”,但要求他一年四季包放养,产下的牛仔归该亲戚。能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耕牛,是殷某的“梦想”。用“包片”服务的村干部的话说,他家如果有一头牛,既可耕地,农忙时帮左邻右舍的忙,还有一份收入,而且下的牛仔还可以养大卖钱,希望驻村工作队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热心的村干部为殷某家牵线搭桥、找中介估价,然后让帮扶单位白坭镇给予一定支持,让殷某家能真正有了一头属于自己的耕牛,把好日子给“勤”出来。驻村干部又找到帮扶单位——湛江港集团,争取到帮扶资金,把他那破旧的房子进行重新改造,让他有一个干净舒适的家。

何为“以补带扶”,我们通过这次扶贫工作找到了最好的答案:即是鼓励发展家庭型产业,促进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扶贫驻村人员

庞永刚:把父老乡亲的事挂在心上

作为“十百千”干部回乡促脱贫攻坚行动派驻基层的干部,我回到南调村参与扶贫。该调高儿村民小组有一名80岁的低保户朱某(化名),因评不上五保户,对村委、扶贫工作队的帮扶工作很不配合,经常跑到村委谩骂村干部,造成不良影响并给扶贫工作添堵,在大家心目中他就是一个“糟老头子”,而这“糟老头子”跟我还有点沾亲带故。2019年10月,我回乡扶贫后,他常来找我问扶贫方面的事情。通过耐心的法律法规和扶贫政策宣讲,他的抵触情绪得以改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感化这“糟老头子”的有效途径。

经上门走访、排查得知他住房存在结构性安全问题。2015年10月“彩虹”台风掀翻了他的房顶,当时街道办和村委拨款给他修复,而他采用铁皮临时修复,至今漏水时常发生,房屋结构也不安全。根据扶贫“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危房改造、厕所革命等政策,我通过与扶贫上级组织、村委、扶贫工作队的联络沟通,为他筹措资金进行危房改造,直接浇筑房顶,彻底解决了该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

当该贫困户危房改造验收后交付使用时,周边村民拍手称赞,贫困户朱某更是真情流露,频频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村委和扶贫工作队的所有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