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403#泊位技改工程试投产,填补了湛江港7万吨级泊位的空缺。
技改后的401~403#泊位能满足靠泊满载7万吨级和减载10万吨级的船舶作业。
湛江港401~403#泊位技改工程经过11个月的紧张施工,2007年9月30日完成全部技改项目并通过中间验收。10月5日,技改后的码头迎来了第一艘散货船舶“金帝”轮。湛江港集团副总裁赖镰说,401~403#泊位技改工程试投产,填补了湛江港7万吨级泊位的空缺,码头等级结构更加合理,满足了港口生产发展的需要。
“金帝”轮徐徐靠上湛江港401#泊位。
湛江港自2006年开始实施“一、二、二”工程,即续浚深一条30万吨级航道,建设东海岛、宝满两个新港区和改造霞山、调顺两个旧港区。401~403#泊位技改工程是湛江港改造霞山旧港区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国家交通部《关于码头靠泊能力核查管理工作的通告》(2006年第5号)规定要求,湛江港集团于2006年11月启动401~403#泊位的技术改造工程,将原有的3个1.5万吨级泊位改造为2个7万吨级的散货泊位,并新增6台25t-35m门机,能满足靠泊满载7万吨级和减载10万吨级的船舶作业,进一步提升霞山港区码头的靠泊能力和接卸能力。
码头工人为“金帝”轮系缆。
10月5日下午14:00时,装载41881吨硫磺的伊朗籍 “金帝”轮在两艘大马力拖轮的牵引下,徐徐靠上401#泊位。据了解,湛江港集团对“金帝”轮卸船作业非常重视,先后召开两次船前会研究卸船方案和安全保护措施,预计 3天内可完成该轮的卸船任务。随着401~403#泊位技改工程的投入使用,湛江港装卸硫磺、重晶石等巴拿马型船舶的效率将大大提高。(图/文 邓敏)
“金帝”轮卸船作业场景(林文宪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