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海对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成为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的骨干。
刘忠海,参加工作24年来,积极投身港口的生产建设,对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成为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的骨干,被评为广东省劳模、湛江市先进工作者,获得湛江港“缆桩”奖及优秀管理者奖。
刘忠海调到二分公司担任技术部经理,面对新的工作岗位,他努力学习铁矿石码头系统控制的新知识,在铁矿石码头卸船系统安装、调试期间,经常到施工现场了解、熟悉设施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性能,很快掌握了卸船系统的流程工艺。
刘忠海大部分时间扎在现场,检查监控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
铁矿石码头试运行后,他大部分时间扎在现场,检查监控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随时处理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为了便于及时处理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他回家也把对讲机带着,随时监听现场情况和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对现场人员提出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有工友问他,在家你怎么不好好休息一下?他说,问题不解决,就像块石头压在心上,想睡也睡不踏实。
熟悉刘忠海的人都知道,从集装箱公司调到股份公司,从股份公司调到二分公司,每次调动对他的个人收入都有一定影响。大家开玩笑提起这事,他认真地说,钱不是最重要的,作为一名技术人员,解决一个个问题,确保设备顺畅运行才是最开心的事。
二分公司技术部在讨论铁矿石码头有关技术问题
为合理使用转水堆场,他组织技术人员多次到现场研究改造方案,将10#转换房只能两边同时卸料的流程在原功能的基础上改造成可单边卸料,既充分利用了堆场和减少转堆量,每天还可节电8000多度,而改造费用却不到1000元。
刘忠海在装车楼检查装车系统情况。
两台卸船机使用的钢丝绳均为德国产品,每200万吨作业量就需更换一次。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刘忠海发现卸船机起升及开闭钢丝绳磨损严重的部位主要在抓斗以上50米左右的范围。经过多次慎重研究和论证,他决定将磨损严重的一段掉头放置在卷筒内,而将完好的一段连接抓斗。实践证明,每条改造后的钢丝绳的安全使用期均超过500万吨,使用寿命比设计延长了一倍多,每年可节约资金150万元以上。厂家代理商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还开玩笑地要求不要将这个方法告诉其它用户。
在中控室对铁矿石码头技术进行指点。
铁矿石码头投产一年多时间里,刘忠海建议和组织实施完成的大小技术改造项目就达20多项: 更换两台卸船机的振动给料器后弹簧,使其故障率和噪音明显降低;将两个国产轴承加工改装,用以代替1#斗轮机左旋转减速箱一个行星齿轮轴承,节省费用30多万元;依靠自身技术力量及时更换卸船机主、副小车的牵引钢丝绳,确保港口生产顺利进行……
在刘忠海和全体技术人员的积极工作和努力创新下,铁矿石码头整条作业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改善,生产效率不断攀升,平均船天效率从当初的3万多吨提高到目前的5万多吨。
刘忠海,就如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上的缆桩,默默扎根港口,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黄平凡/文 邓敏/图)
巡查铁矿石码头卸船机